
随着AI硬件对企业估值的影响达到数十亿美元,口水战已经打响。英伟达再次展示其在AI硬件领域的主导地位,声称其GPU比谷歌的AI芯片“领先一代”。这一声明正值市场上关于Meta可能采用谷歌的TPU来处理部分AI工作负载的传言,暗示谷歌可能已经对英伟达主导的AI硬件提出了有力挑战。
根据黄仁勋领导的公司表示,其GPU不仅仅追求原始速度——它们被设计得非常灵活,能够处理从大规模AI模型训练到实时推理的所有任务,适用于数据中心、研究实验室,甚至边缘部署。相比之下,谷歌的TPU高度专业化,针对某些AI操作进行了优化,但在模型或工作负载快速变化时适应性较差。
从技术上讲,英伟达的GPU是通用处理器,能够处理超出AI范围的广泛任务,包括图形渲染和科学模拟。相比之下,谷歌的TPU是专用集成电路(ASIC),主要为主导神经网络训练和推理的矩阵操作而设计。在特定任务上,TPU可以超越GPU,但英伟达声称其刚性在AI工作负载演变和多样化时可能成为负担。
该公司,上个月市值达到5万亿美元,还依赖其软件生态系统作为竞争优势。像CUDA、cuDNN和更广泛的英伟达AI堆栈等工具允许开发人员在多个环境中高效优化工作负载。这个生态系统,加上其硬件的强大计算能力,帮助英伟达在高性能AI GPU市场中占据了90%以上的份额,为主要云提供商、大学、初创公司和科技巨头提供芯片。
尽管如此,Meta对谷歌TPU的传闻兴趣让英伟达处于防御状态。除了英伟达与谷歌的竞争,AI芯片领域正在迅速演变。像Graphcore、Cerebras和其他专业初创公司正在开发针对特定工作负载定制的AI加速器,进一步增加了对英伟达的压力。
除了竞争,英伟达还感受到来自其他方向的压力,尤其是一些大投资者。过去几周,软银和彼得·蒂尔的基金都完全清空了他们的英伟达股份。Thiel Macro LLC出售了所有537,742股,这一头寸约占该基金整个投资组合的40%。软银更早做出了更大的举动,退出了其庞大的3200万股持股,从销售中获得约58亿美元。尽管这两次退出不一定反映对英伟达基本面的长期看法,但时机引发了关于大额投资者在股票仍接近高位时套现的新讨论。这似乎与对AI本身的怀疑无关,而更多是关于市场是否对未来增长的定价过于激进。
对这些挑战和发展的反应显然对英伟达造成了沉重打击。过去一个月,其股价下跌了约10%,加深了最近几周抹去公司峰值估值约8000亿美元的更广泛下跌。随着英伟达同时面临重大监管障碍和加剧的审查,尤其是关于其在中国的业务往来,情况变得更加严峻。
